台灣地區天主教會主教團 禮儀及聖事委員會

台灣地區天主教會主教團
禮儀及聖事委員會聖樂組

CRBC Commission for Divine Worship &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Section for Sacred Music

從灰土中起身

新的一年才剛開始,腦袋還盤旋著今年的活動計畫要如何進行和執行,突來的新冠狀肺炎的爆發和發展打亂了預先的計畫和活動,或取消,或是延期。。。眼盯著、耳聽著和討論著疫情即時的發展,也在微信上陪伴著中國大陸遭受封城的朋友一起共渡這艱難的時期,在陪伴中感覺到中國教會的堅忍和團結,有組織有效率地帶領教友們利用視頻參與唸經、祈禱(日課)、彌撒和神領聖體,孩子們在家讀聖經、聽道理、甚至抄寫聖經,一些神長和修士們進修語言和專業的知識,孩子們練習樂器…等等,大家都把握這外面環境嚴峻非常的時間轉化成恩典的時刻,所以他們會相互報上”我們都安好!”的回覆,為此,真的為他們感謝天主!

這讓我又學習到在一個宗教不自由的地方,他們單純的生活中對教會信仰全然的信任和託付。疫情的發展進入了教會禮儀年中的四旬期,深深感到進入生命幽暗的低點,頭上領受著聖灰,想像著舊約中約伯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坐在灰土中的記載(約2:8-13),

接受著考驗、試探,經過懺悔,直到最後信德贏得天主的讚賞,賜下更豐沃的福報。的確,如果沒有面臨生命的威脅和約束,誰會靜下來去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看到自己的缺失而後悔改過呢!悔改,就是回到天主的樂園。

在這一段疫情延發的日子,自己也開始閱讀堆積如山的聖書和雜誌,拿起了陶笛和烏克麗麗自學,更是抽出了多本教會的樂譜彈奏視唱,為今年將在各教區舉辦的「禮儀歌曲研習會」做準備,從基督宗教歌曲的源頭「葛利果聖歌」開始,蜿蜒曲折發展至今天梵二大公會議後的本地化,這兩千多年的聖樂發展史,也像極了一個反省和悔改的歷程!「葛利果聖歌」可以追溯至舊約中聖詠的詠唱,中世紀開始用於教會生活中日課和彌撒的詠唱,歌詞均出於聖經、教會特定經文和祈禱文,歌曲形式適用於天主教禮儀,因此,教會初期就已有具體規模的音樂,培植也成就許多教會音樂人才,15,16世紀開始,教會音樂家們也開始了世俗音樂的發展和創作,而讓教會音樂走向了世俗化,使聖堂成了演奏廳,甚至音樂的份量(音樂的長度、花費和音樂編制的卡斯,包括指揮、樂團、獨唱者和合唱團)遠遠超過了聖道和聖祭禮儀的比例,使得在聖樂的發展中,常常有人提出要回歸禮儀的精神,所以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有關聖樂革新的指示就是以葛利果聖歌的內容和音樂形式為範本,以各種語言再創作屬於各族群的禮儀歌曲。禮儀當中的歌曲安排有其意義和功能性,不是音樂好聽,或是大家會唱就好,而是要藉由適用的歌詞和音樂深入當日禮儀主題的核心,目前我們仍有很大的空間學習和體驗,因為還有許多人不了解,也沒有能力唱這些歌曲。。。

台灣今年八月5-8日將召開全國福傳大會,看到一些對於禮儀中音樂的建言,鼓勵青年在禮儀中領唱,創作吸引人的歌曲…等等,感受的出來大家對青年和福傳的重視,但是我們要非常小心,吸引人的該是天主,祂是昔在、今在和永遠在的天主,一時的吸引並不代表永遠,而是要愛上天主、愛上禮儀、愛上祈禱、愛上天主所創造的一切,只有回歸到天主,才是賺得到的靈魂。願這新冠狀疫情和四旬期提醒我們要反省現代人類和自我對受造界的一切作為,與天主和好,重新從灰土中起身迎向新生命(教宗2020聖灰禮儀講道)。共勉之。

p style=" margin-left:1cm; margin-right:1cm; margin-bottom: 24pt; text-align: right; line-height: 22pt;">蘇 開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