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天主教會主教團 禮儀及聖事委員會

台灣地區天主教會主教團
禮儀及聖事委員會聖樂組

CRBC Commission for Divine Worship &

the Discipline of the Sacraments, Section for Sacred Music

培育和傳承

2023-2024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聖樂組正開始準備慶祝李振邦神父(1923-1984)100歲冥誕暨紀念逝世40週年的同時,也開始架構教會內聖樂培育的計畫。台灣教會中大概很多人都不知道李振邦這個名字,也不認識這個人,但是大家應該都會唱他寫的天主經。在聖樂組蒐集和拼湊他的資料時發現,天主經有可能是李振邦神父寫的第一首中文聖歌,也是在梵二大公會議之後聖樂本地化的第一首正式的中文聖歌,而這首歌也和江文也的中文聖歌也曾被最早基督新教的客家語和台語歌本收納,在天主經之後的作品才是他的中文彌撒曲和其它季節性彌撒曲。

李振邦神父也是研究中國語文和音樂配合的第一人,因為中文的語調與歐美語文音節重音的處理是不同的,所以他的研究也引響了國內當時不少的青年作曲家們,在創作中文的歌曲時要注意語言音調的高低,避免配上了旋律後讓聽者產生錯誤或是不雅的意思和文辭等(所以我們常常聽歌需要看著歌詞,不然不知道在唱什麼內容。)。除了中文聖樂的研究和創作,李振邦神父也是一位極其照顧後輩和培植人才又博學多聞的老師,在聖樂組訪談神父當年的學生時(現在都屆臨退休的教授們。),神父不但鼓勵他們出國深造,還為他們尋找獎學金和寫推薦信,每次出國必定和他們見面聚餐、看看他們,神父就像他們的爸爸一樣地關照他們,這樣的方式和關係持續到他才從歐洲走一圈回到台灣就心臟病突發去世的前幾日,享年61歲,令學生們錯愕和不捨。身為李神父生前最後一年的輔仁大學第一屆音樂系學生,雖然沒有認識神父很深,但是可以感受到他對教育的嚴謹,是就是、非就非,所以從神父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他對音樂的用心和要求;因此,在慶祝李神父的100歲生日和紀念他逝世(天國誕生)40週年之時,聖樂組也將延續神父教育的精神,培育台灣教會聖樂的人才和更深入研究聖樂的本地化。

台灣是一個文化豐富的小島,在2013年慶祝信德年之際聖樂組已經跑透透了整個台灣,採集了教會各族群的彌撒曲,出版了「延續前人的足跡」書籍和3張DVD,也了解了偏遠地區學習音樂的困難,在推廣教會聖樂的過程中,也看到了各堂區缺乏專業的音樂人才協助禮儀和選用正確的禮儀歌曲,以至於影響到整個教會信仰的成長,形成在禮儀中唱歸唱、唸歸唸和做歸做,不一致的組合使得信友們對彌撒的主題不但不清楚也或許更混淆,而感到參加彌撒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感到失落!

教會曾經是世界知識學問的搖籃,是什麼時候開始墜落了… 但其實,我們的教會並不缺乏人才,而是我們沒有真正去挖掘和善用他們,引導他們重回到教會貢獻專業,也相信有專業的師資,我們可以培植自己的教會音樂或其他各項的人才。

天主的國是豐富的,光是在台灣就蘊藏著豐富的人文,這樣的資源怎能不讓我們心動呢?我們需要各項的人才,如:語言、翻譯、文學和藝術等等人才,研究和創作新的音樂,無論是為禮儀或是非禮儀的聖樂,我們也需要有足夠能力的人才來實用和實現這些音樂,所以我們需要培育人才。在這3C手機的時代,人們已經漸漸失去共同合作的機會,但是遇到有同樣能力和興趣的人,較勁和玩樂會激發出合作的熱情和意願。聖樂組期待在這多變的世代中教會有新的突破和人才的出現,但是突破並不是胡亂的創新奇想,而是在教會信仰的生活中培育出傳承教會的人才!

蘇 開 儀